中国人的文化里,有个说法叫:懂得因时制宜、因势利导的人,才是聪明人。
俄乌战争打了一年多,局势风云变幻。期间,出现了跳梁小丑,出现了有勇无谋者,出现了稳如泰山者。但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的是,在过去一年里,处于漩涡中心的普京其实变化不小。这种变化,并不是前阵子白俄罗斯总统说他“看上去很疲惫”,而是一些处事方式上的改变。
这个持掌俄罗斯大权20余年的男人,当过克格勃、斗过寡头、打过车臣。因此,俄乌战争一开始,挺俄的网友们就不断地说:“普京啥风浪没见识过,咋可能斗不过泽连斯基这个政治素人?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事实如何,大家现在已经看到了。我们不能说普京表现极差,但显然他让不少粉丝略感失望。
不过,真正的强者,往往正是那些懂得及时调整状态的人。而从近日,普京的种种言行来看,他是真的想通了很多事。至少在这方面,相对于至今仍在苦求军援不得的泽连斯基,他要聪明不少。
哪些事?我们一一来说。
第一件事,军事上大动作不断。
4月27日,普京对外高调宣布:俄罗斯将大手笔投资无人机领域,投资金额将达到1万亿卢布。与这件事相对应的,是4月中旬他下令对太平洋舰队进行突击检查,要知道,这可是过去30多年没有过的事。
以上两个动作,说明了:一来,说明普京已不只着眼于当前的俄乌战争,他的目光投向了远东,他在为未来可能更为严峻的形势做准备了。另一方面,这也说明,普京应该找到了俄罗斯无法再现苏联“钢铁洪流”的原因。他希望从现在开始,就做出改变。给被认为是“积重难返”的俄军动手术,这个决心不容易下。
以上两个动作,也让很多人发现:现在的俄军,没了早前的颓势。或许,正如一些军事专家分析的:俄军的风格就是慢热,现在他们热起来了……
第二件事,是在外交上,理智了很多,聪明了很多。
就在4月27日,俄罗斯重量级人物谢尔盖·米罗诺夫说了句很重要的话,他说:目前,没有建立中俄军事同盟的理由,莫斯科和北京的合作,不针对任何人。
其实,这恰恰是中方一直以来的态度。但是,在过去一年多里,俄方时不时就有政客以个人身份冒出来,希望让中俄在军事上强捆绑,结成军事同盟之类的。这一状态,再加上西方媒体的反复炒作,让中方不得不一次次重申自己的中立立场。
但现在,从谢尔盖的表态来看,俄方是想通了,也算是明白了中国的良苦用心。中国虽然在这场战争中中立,但与俄罗斯的关系那就是铁瓷,合作就是“无上限”。这种关系,是不需要军事同盟来绑的。
第三件事,在国内的各大领域里,普京都有大动作。
同样是最新消息,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新任总裁鲍里索夫宣布,俄罗斯新的空间站将于2032年建成。据测算,该空间站将花掉6000亿卢布。对此,普京表态:“俄航天业正自信站稳脚跟”。除了这项大开销外,俄罗斯最近还在重工业、科教、医疗等方面,都下了血本。
很显然,普京现在的关注点不只是在战争。他在试图恢复俄罗斯民众对政府的信心,不能让俄罗斯在战后迅速垮下去。
从以上三点来看,普京已经回过神来了。战争终有结束的一天,不管乌东四州最后会如何,克里米亚最终会如何,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:战后的俄罗斯必将受到美西方的长期制裁,制裁的强度不会低于现在。到时候,求生存、求发展,才是最根本的。其实这一点,也是欧洲各国现在需要提前考虑的。因为制裁别人的后果,往往是件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的事。因此,制裁等于“自裁”。
而对如今处处被美西方针对的中国来说,至少在反抗霸权这条路上,俄罗斯这个铁瓷是必不可少的。因此,大家可以看到,在过去一年里,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,以一个大国负责任的态度,不但不制裁俄罗斯,还维持着和俄方的高强度经贸往来。只能说,普京眼下的“重整旗鼓”,让中国过去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。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