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液是人体正常代谢的产物,人体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垃圾,经过肾脏过滤后,就会形成尿液排出体外。排尿是人体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一件小事,但其实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、人体排尿的次数等,都能够帮助人们判断身体健康的情况,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尿液的主要来源是直接饮水或食物当中的水分,水分进入人体,要通过肠胃吸收,通过血液循环会进入到肾小球,而肾小球有过滤的作用,会过滤掉血液当中的血细胞以及大分子蛋白质,而剩下的葡萄糖,无机盐,尿酸,水会进入肾小囊,最终形成原尿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尿液是新陈代谢的废物以及垃圾,通过尿液的形式可以排出体外,当然通过尿液也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。很多人在去医院看病时,医生会让患者检查尿液,而通过显微镜检查以及化学分析,能够检测出身体存在的疾病或者是身体状况。
1.尿量变化
正常情况下,一个人一天的排尿量为1500-2500ml,如果少尿,如果>2500ml则为多尿,都是不健康的。
当然,尿量的多少,受年龄、饮水量、活动量、气温、湿度、精神等因素影响,如果排除这些问题后,要警惕病理性因素。
如少尿可能是因为急慢性肾炎、心功能不全、肾衰等引起;尿多可能是前列腺炎、尿道炎等引起。当尿液出现异常情况时,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,排查病因,以免影响健康。
2.尿液泡沫
对于正常人来说,也是有可能会出现泡沫尿的。这是因为,人在大量憋尿的时候,会造成尿液短时间大量排出去,尿液受到的冲击力比较大,也会形成泡沫尿。
与此同时,在排尿的时候,如果站的位置比较高,那也会因为尿液的冲击力太大而形成泡沫尿。
但是,这种生理性的泡沫尿,一般不会久散不去。因此,如果在小便的时候,出现了久散不去的泡沫尿,那就需要警惕了。
3.尿液血色
血液流经正常肾脏时,肾小球滤过膜阻挡血细胞通过,但当滤过屏障有先天缺陷或损伤时,红细胞就会从肾单位排入尿液中,或者血液经尿路的破损血管直接进入尿液。
另外,月经血、痔疮血混入或人为加入血液也能造成假血尿。如出现血尿,且肯定自己无月经血,痔疮血混入其中时,要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以上3种情况都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发生的提示,而泌尿系统疾病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,甚至影响寿命。
因此,一旦出现这些情况,我们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。同时,在日常生活中,也要注意饮食卫生、适当运动、避免长时间憋尿等,可有效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。
1.适当运动
适度运动有助于保护骨骼健康。重力负荷的运动,如步行、跑步、爬楼梯等,能够刺激骨骼细胞的生长,使骨骼更加强健。同时,适当的运动还有助于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,降低跌倒的风险。
2.充足睡眠
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。睡眠是身体恢复能量的重要方式。我们应该每天保证7-8小时的睡眠时间,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。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,甚至出现抑郁、焦虑等问题,对身体健康有着负面的影响。
3.饮食均衡
饮食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。膳食均衡可以让我们摄取到所有必需营养素,并有效预防慢性疾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等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完善自己的膳食结构: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,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饮食,避免过量的饮酒和咖啡因摄入。
4.坚持泡脚
泡热水脚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。首先能够让血液循环变得更加正常,也可以让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,使人能够不知不觉地进入睡眠状态当中,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睡眠质量。
久而久之不但各种疾病的发生几率会降低,而且皮肤状态也会变得更好,皱纹和细纹的出现几率也会降低。
5.多多喝水
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对延年益寿是非常有帮助。只不过很多人对于喝水的重要性都不是特别了解,经常会认为只要不口渴就不需要喝水,这种错误想法一定要及时改正。
喝水是否充足、及时对食物消化、血液循环、肝肾保养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。所以在平时生活中,大家一定要注意积极喝水,喝水量并非是越多就一定越好,一般情况下,每日的饮水总量应控制在1500~2000ml之间。
事实上,一喝水就想上厕所还真不一定是肾功能不好引起。导致尿频的原因有很多,如一些人患有膀胱过度活跃症,该症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尿频和夜尿增加。
在40岁以上的人群身上相对高发,身体肥胖的人群也容易罹患该症;一些人日常特别不爱喝水,得等到渴得不行了之后才会去喝水。
但膀胱已经适应了缺水的状态,此时摄入水分会导致其受到刺激,继而会产生尿意。 小便次数增多、减少,只能作为判断肾脏是否健康的一个参考因素,更多的应该要观察自己排尿量、频率还有小便状态。
相信在尿液检查的提示下,我们一定能够很快的确诊病症,及时得到救治,避免更大的损伤出现。另外,每年的健康体检也不能忽视。
特别是健康体检,进行尿常规、肾功能、B超等检查,可以及时了解肾脏健康,可以说定期体检是发现肾病的重要手段。当发现肾脏疾病时,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,千万不要拖,否则就有可能拖成尿毒症!
举报/反馈
X 关闭